心声共鸣|探讨: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
近些年,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校园暴力事件频频爆发于全球各地的学校中。就像家庭是孩子庇护所一样,学校是单纯美好的地方,但这些真实的事件却让学校的“人设崩塌”。
在前段时间,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近期上映的由郭敬明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也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故事。我们也对《悲伤逆流成河》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引发了深思。
校园本来是一片净土,是学生们发展自身,学习知识的场所,而校园暴力却像是一个污点,玷污了这片净土。校园暴力像是一颗隐形炸弹,潜伏在校园的某一处角落里。
影片中的主人公易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在家里给别人按摩赚钱,家境贫困。易遥性格内向,但在学校和校草暧昧不清惹别人嫉妒,随着情节向后推进我们看到了同学对她铺天盖地霸凌,种种暴力让人透不过气,为主人公心痛不已。
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校园暴力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具有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侵害行为。它包括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其中,行为暴力是指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上的侵害行为;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诋毁、污蔑、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使他人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的行为。由于这两种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在校学生,因此通常被称为校园暴力。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1.严重影响和干扰正常学习和生活。
2.不仅使受害者身体受伤,而且心灵受到创伤。
3.使人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演化为暴力犯罪行为。
4.学校纪律遭到破坏,法律法规尊严得不到维护。
三、辨别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一般分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心理暴力。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
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恐吓、侮辱、排斥、歧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
下面给大家讲讲怎么去抵制校园暴力
一、不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1.强化纪律观念,约束我们的行为。
2.加强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
3.不看有暴力色彩的影视节目,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
4.正确面对挫折,主动关心有困难的人。
5.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舒缓压力。
二、如何抵制以及预防
1.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4.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注意啦!!!如果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最后
愿所有的人在青春里,
都能被温柔以待。
愿所有的人在受到伤害时,
能自己说不。
愿每对父母,
都能支持他们的孩子,
做他们生命里的光
学生服务与发展处
2020.7.4
- 上一篇:心委培训——疫情之下的时间管理
- 下一篇:心理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